食用菌精准育种实验室
Laboratory of Mushroom Precision Breeding
欢迎来到青岛农业大学于浩团队    


这所高校将 Frontiers,Hindawi 和 MDPI 三大出版社所有期刊纳入黑名单!

食用菌精准育种实验室·发布     更新时间:2023-02-01 10:45:49

本文为转载,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1 3 日,浙江工商大学社会科学部、科学技术部发布了一则通知公告,公告中提到:「根据学术委员会集体投票的结果,从 2023 年起,出版社为HindawiMDPI Frontiers 的系列期刊文章均不纳入科研绩效统计」。
 

图片来源:浙江工商大学
消息一出,便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有的网友认为,学校领导一拍脑袋就做决定,自己年轻时也发这些期刊,等到自己看不上这些期刊后,就把它们纳入黑名单,这让青年学者情何以堪。

  

图片来源:公众号「弗雷赛斯」留言截图


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水刊,禁了也好,不再鼓励低质量的灌水就是鼓励创新的第一步,浙江工商大学走在了一众 985 前面。


来源:公众号「弗雷赛斯」留言截图



高校的期刊黑名单其实已经不是新闻,随着多个研究领域的发文量逐渐增大,不符合我国科研价值导向的一些劣质 SCI 期刊,由于论文水平较低、评审过程敷衍或者版面费极高,被包括中科院、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录入期刊「黑名单」或者「预警名单」。
若是在这些上了黑名单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则意味着无法报销版面费,无法用于晋升,不纳入业绩。
而此次浙江工商大学的举动引起了如此大的讨论还是因为他们直接连兵带将拉黑了一整个出版社。HindawiMDPI Frontiers 三个出版社的大小期刊加起来超过 600 种,涵盖科学、技术、医学几乎所有领域。

不过这一次,浙江工商大学算是直接给三大出版社都定了性。

OA期刊 = 发文快

HindawiMDPI Frontiers 这三个出版社的期刊先不论好坏,但是它们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快!
一般来说,开源期刊比起那些传统的期刊有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势,那就是从审稿到接收再到 online 的速度都十分迅速,这无疑让那些着急拿学位的学生的毕业之友,苦恼于绩效考核的青椒们的救命稻草。
举个例子,MDPI旗下的期刊基本都拥有一个特性:快速出版——会在期刊主页大致告知本刊第一次决定的时间,以及论文被接收后 online 需要的时间。 

 

图片来源:MDPI


比起动辄几个月的外审时间,Agriculture 那不到三周的时间简直是快到不能更快了,甚至是被拒稿还能很从容地找个下家再投,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科研狗们的时间成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论文的打磨上。
显然如今突然一刀切的政策确实会给不少临近毕业的学生,以及科研生涯刚起步的青年学者带来一定的影响。科研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政策的调整无疑让科研难上加难。

发文快=水刊?
总的来说,尽管开源期刊发文快其实迎合了当前学术圈子里大家对于投稿处理速度的需求
但期刊本身的商业属性也让这些开源刊物饱受质疑,被认为是水刊,为的就是挣国人的版面费。故而,也有人对校方的做法表示赞同,认为这几个出版商的刊物多发就是给出版社送钱。
去年 9 月份,就有报道指出 Hindawi 经过为期数月的调查,成功揪出了一批暗中操控同行评议过程的问题审稿人和编辑团伙,并计划近期对旗下 16 家期刊的共计 511 篇文章予以撤稿,其中中国学者占多数。
不仅如此,去年12月,该出版社旗下期刊《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上的一篇题为「Monitoring of Sports Health Indicators Based on Wearable Nanobiosensors」的论文还成为了科研圈里的笑柄。
论文中柱状图上的误差棒竟然用字母T来代替,并且文章末尾的数据可用性申明中,作者更是大言不惭地直接写出:数据共享不适用于本文,因为在当前研究期间并未生成或分析任何数据集。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期刊居然会接收这样的论文,很难让人不认为 Hindawi 旗下的期刊质量不高。
除了 HindawiMDPI Frontiers 出版社旗下的一些期刊也有水刊的嫌疑,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就曾在 2020 年和 2021 年发布了《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其中就有一些上述出版社旗下的期刊。
2021 年名单中的生物学领域为例,MDPI Frontiers 的几个期刊都上了版,虽然预警程度都是低,但是也给大家提了个醒,这些期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图片来源:2021 年度《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


但话说回来,如果只因为出版社旗下的一些期刊可能就问题,就将整个出版社一棒子打死,或许并不合适。

在「快」和「好」之间举棋不定的科研人
近些年来,媒体总会报道一些十分非典型的案例,诸如某某博士发表数十篇SCI,某某本科生发表 10 SCI,无止境的内卷以及轰轰烈烈的造星运动让科研圈陷入一个「高周转」的怪圈。 

 

图片来源:知乎


在这种氛围下,论文数量成为了科研狗们追逐的目标,毕业需要 SCI,绩效考核需要 SCI,大家每年都需要发不少 SCI。但是,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往往是一场持久战,动辄半年,多则一年的周期本身就让在一定时间内发表多篇论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如果高校定下的考核标准是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论文,那么科研人们为了达成要求,很多时候只能选择一些审稿、发文速度快的开源期刊来保障每年的产出。
如果数量的要求过高,可能还会造成科研成果质量的下降,甚至一些科研人会不愿意追求创新,转而追求一些「套路化」的科研成果。
我们不能说高校不将一些期刊纳入绩效考核的做法一定就是错的,但是高校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考核标准,从源头上让科研人们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做更好的科研。
毕竟,「破五唯」不应该是简单的口号,合理的改革和调整才能掷地有声。

 






版权声明:

(1)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请批判性阅读!

(2) 本文内容若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3) 除特别说明,原创内容版权归食用菌精准育种实验室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食用菌精准育种实验室  ·  Laboratory of Mushroom Precision Breeding